Top Posts
為什麼做CT( ...
以終為始的初衷
《21天養成健康...
照顧者必讀!張曼...
影評:《史塔茲的...
【試閱】渡邊淳一...
《歡迎搭乘轉運計...
比英雄更好看的反...
鹽埕「偷喝奶茶」...
愛自己的全部~《...
人生《可以強悍也...
錢都去找喜歡它們...
  • Home
毅貞的第二人生地圖
  • 關於我
  • 聯絡我
  • 以終為始的初衷
  • 閱讀
    • 自我成長
    • 生活
  • 健康
    • 醫療
  • 理財
    • 投資
      • 幣圈小白學習筆記
  • 第二人生的準備
作者

謝毅貞

謝毅貞

照顧者長照

如何與年邁父母和樂相處?—《與父母相處不內傷》

by 謝毅貞 6 4 月, 2022

三明治世代的中年子女與年邁父母相處常發生摩擦,因為年邁父母是處於愛物惜物的時代,而中年子女是處於經濟起飛的鼓勵消費時代,在進入斷捨離的時代,很多相處自然會產生不同時代的衝突。

我曾在鼓勵父母把家中無用東西丟掉時,媽媽說:「把我丟掉好了,我最無用。」只好不了了之,我也試過把父母的不知那來的東西送掉或拿去回收,作者說:「這種做法絕對不行。」不過因為家中那些東西,他們跟本沒使用也忘了,所以暫時沒有發生衝突。

作者保坂隆是日本精神科權威,著有很多老後(第二人生)的暢銷書,在心這本書中他從心理學觀點來解讀年邁父母的心情,也提供了溝通建議,例如丟掉家中雜物可以「家中雜亂的壞處」解說,用「收拾」、「整理」來代替「丟掉」。(OS:打算來試試,有沒有效,之後再來update)

「他那麼頑固」、「無法與他溝通」,如果你覺得這是在講上年紀人的話,或許你懷有「高齡者=頑固、任性、難以溝通」的偏見。(OS:我有)

如果你想和父母好好說話、更好溝通就要拋棄「上年紀一定會○○」的想法。若我們能先理解對方心情,互相尊重對方觀念,在溝通時就容易取得共識。

書中保坂隆提供了從各角度與父母折衷溝通的70個實用法則,例如別把年邁父母當小孩,讓爸媽決定他們想做的事就好,干涉太多,只會變成多管閒事。

有時父母「唱反調」,其實是為你著想,不想給子女添麻煩的體貼心情。

父母把「沒錢」掛嘴上,是對金錢感到不安。

把能做的都做好,剩下的就順其自然,這樣想對身心健康也比較好,樂觀是事先做好防範措施或疾病預防,樂天是什麼都不做,事情發生才慌了手腳。

談論父母的財務需要掌握談論的時機點,最好在父母精神及身體狀況穩定的狀態下討論這類話題,金錢不是不潔之物,但確實是非常敏感的問題,務必要謹慎行事。

當照護嚴重影響自己生活時,就是詢問父母入住長照機構的最佳時機,勉強自己繼續照顧父母,很可能落得兩敗俱傷。

如果父母說:「我的腿不行了,走不動!」就用開朗的語氣回答:「推輪椅只是小事,交給我吧!」父母身體不聽使喚時,更要照顧他們的心。

跟高齡者或自己父母說話時,盡可能放慢速度,稍微提高音量,一字一字說清楚就能減少溝通不良機率。

就算無法理解,只須「嗯、嗯」點頭,或是握著對方的手,輕撫他的背部,盡量讓病患保持平靜的心情就好。

從書中得到很多跟年邁父母或高齡者的溝通方法,但試行才知道有沒有用,之後用書中的建議方法解決一些與年邁父母溝通後再來更新。

6 4 月, 2022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生活自我成長閱讀

今年我想這樣生活—四月

by 謝毅貞 2 4 月, 2022

#學習連結呼吸

在星巴克冥想五分鐘超難,照著書中的建議,全神貫注整個呼吸循環,結果5分鐘的冥想就中斷了四次,還需要多練習。

#段捨離

在換了新床墊時,房間就跟著段捨離了一次,買了站立式書架時,又再斷捨離一次,但還有很多東西仍然未收,四月看來可以成為段捨離的月份。

書中提到:「忙了一整天之後,你最不想面對的就是令人煩躁的視覺提醒。…一旦你開始進行斷捨離,整理實體環境之後,你往往會發現,你的心理層面也出現了類似空間。」

#培養友誼

從你的友誼往來,可以看出你內心的安全感程度。…你擁有可以真實做自己的朋友嗎?

四月設為友誼月,多約朋友見面、分享。

這是本書看到目前為止最有感覺的一個月,四月還有很多要點都是很棒的建議,在星巴克打這篇文章時,遇到一個大姊主動問我書籤那裏買?我跟她說在九乘九,後來我把那個書籤主動送給她,我和她兩個很快樂,也做到書中在四月的建議之一#仁慈對待地球,為鄰人創造一點快樂,這類社區服務做的越多,對地球平衡所做出的貢獻就愈多。

2 4 月, 2022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第二人生的準備自我成長

邁向第二人生—心態篇

by 謝毅貞 1 4 月, 2022

前陣子跟好友電話中聊到提早從公職離開的話題,因在職場受了委屈,她也想退。

一開始同理心支持,但後來想,我是做了生涯規劃,主動離開現職,而心受委屈想離開職場的好友,並沒有真正想離開的動機(甚至是猶豫),對未來的生活也沒有生活重心的規劃,或許你會說,沒有經濟壓力的情況下,想退休就退休,做什麼規劃。

但如果沒有興趣或生活重心,受委屈就冒然退休,一開始可能還好,長期下來反而容易生病,關在家裏,也容易得憂鬱症。

前幾天在中古小姐FB看到在美國退休人士較多的區域,看到不少老人家無聊到頻繁出來遛狗(狗都累了QQ)

同時在日本有個97歲仍是現役的護理人員,還出了一本新書《到死為止都要工作》。

雖然不用到死都要工作,但一直關在家裏,退化會很快。

不管是受委屈離職或提早離開職場,遇到委屈就離開,很容易被視為戰敗而逃,而且不願面對,到其他環境,依然也是解不開心結。逆轉情勢後華麗轉身離開才是好解方。

如何逆轉情勢,華麗轉身離開,將再寫一篇與你分享。

延伸閱讀:97歳、看護師を続けながら一人暮らし。

1 4 月, 2022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健康照顧者生活醫療長照

醫學級肺部鍛鍊法讓肺年齡變年輕

by 謝毅貞 30 3 月, 2022

前陣子媽媽因為咳嗽而且走路會喘,被醫生排了CT(電腦斷層)檢查,檢查後無大礙,但咳嗽的問題沒有改善。

在媽媽到胸腔內科掛號時,就在圖書館借了這本新書《醫學級肺部鍛鍊法》,作者奧仲哲彌是日本的胸腔外科醫生,專業是肺癌診治,同時熱心推廣呼吸法及呼吸肌訓練。

除了老人家,奧仲醫生提到現代人因運動不足,肺年齡大幅衰退(包括他自己),因為肺年齡上升而導致的慢性呼吸道疾病(COPD)成為名列前茅的死因之一。  

奧仲醫生認為受損的肺功能無法復原已是過時的常識,只要能改善不正確的生活習慣,積極透過呼吸法、呼吸訓練來鍛鍊深層肌肉,改善肺臟功能。

奧仲醫生在書中提供了幾種呼吸訓練的方法,媽媽只做了本書最簡單的呼吸法練習就對長期咳嗽、走路會喘有很大的改善。

影片中截取了書中最簡單易行的幾種呼吸訓練法,更詳細的內容請參閱本書。

我做了之後覺得對大胸肌的放鬆也有顯見的效果,奧仲醫生提到大胸肌比較放鬆的時候,肺臟的空氣吸入量也會隨之增加,呼吸自然會比較放鬆。

突感呼吸困難時,「吐氣」會比「吸氣」困難,所以我和媽媽做呼吸法訓練時就先吐後吸,盡量把肺中的氣全部吐出來後,再吸氣,進行數次後呼吸就會平緩。

行動就是最好的準備,好好呼吸就能讓身體更健康,趕緊跟著本書做呼吸法及呼吸肌訓練。

30 3 月, 2022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EFT
投資理財第二人生的準備

邁向第二人生的準備—投資篇

by 謝毅貞 25 3 月, 2022

「不重視金錢的人,早晚會被錢教訓。」

第二人生追求的自由,但自由除了自律以外,還有金錢上的不匱乏,才能有心靈自由。

目前投資的八成就放在ETF上,除了台灣、美國還有越南。

大概是台灣六成美國三成越南一成

每季投入的標的會更換,所以不清楚列舉。

台灣主要就0050 0056 006208

越南不開放外國人直接投資股市,目前買00885

美國主要買標普500指數 VOO

但目前是以季度為每次投資的研究,所以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會特別認真研究投資標的,目前只使用一個方法投入資金,長期持有。

一成放在虛擬貨幣

目前持有比特幣、以太幣、SOL幣

持有SOL是為了入手STEPN的鞋子,開始「Move-to-Earn」,主要看中可以強迫運動的優點,第二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活動,覺得是個很適合。

一成是現金,目前是大約一年半的生活費,在第二人生的話會想留下二年生活費當緊急預備金。

之後星期五更新為邁向第二人生,個人做的準備,讓也想開啟第二人生的人參考。

25 3 月, 2022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二度就業理財自我成長閱讀

錢花越多越有錢的方法—《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

by 謝毅貞 23 3 月, 2022

你會擔心每月薪水在通貨膨脹的時代很快就花完嗎?

不要說投資,每月都入不敷出。

這應該是很多人目前對「金錢」的困擾。

如果有一種錢花越多越有錢的方法,你想不想學?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在看了說書影片後,本來不想再逐字看,但只看了前面部份就決定細看,因為作者Mentalist DaiGo跟我熱愛的事剛好一樣,「書本」和「知識」也是我所愛,讓我想學習作者「透過閱讀、獲得知識」,從熱愛工作中賺取應得報酬的方法,

每本書都有每人看到的獨特觀點,看到這篇讀書心得、筆記的人,建議也可以閱讀整本書,獲得自己的重點。

花掉的錢如何讓它自己流回來?Mentalist DaiGo書中提到方法很簡單

「金錢」→「興趣」→「工作」→「金錢」,順著箭頭繞一圈,初步金錢螺旋就完成了。

這個金錢螺旋不是一次性,應該再一次投入「喜歡的事物」裡。

「金錢」、「興趣」、「工作」形成無限金錢螺旋。

轉動金錢螺旋的四大步驟:

步驟零:找到自己「真正興趣」

步驟一:徹底投入於自己的「興趣」之中

步驟二:想方設法將「興趣」和「收入」做連結

步驟三:從「興趣」中得到收入,再投資

興趣如何變身吐鈔機?

首先「宣傳與奉獻」,讓身邊的人都知道你的事情。利用「奉獻」自我宣傳,把機會最大化。

例如可跟朋友說:「這是我喜歡的事,如果你有這方面需要我幫忙,別客氣,讓我助你一臂之力。」

其他四個創造金流的方法

「互惠原理」幫你經營人心

「誰認得你」比「你認識誰」更重要

「強連勢」可靠,「弱連帶」更具優勢

四大聯想訓練,打造「致富直覺力」

作者認為把錢花在買書上是世界上最有利的投資,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比書本,更讓人獲得「學習經驗」

只要能啟動「金錢」→「興趣」→「工作」→「金錢」的金錢螺旋,就能用錢越多更有錢,財富就像空氣無所不在。

當你轉動自己的金錢螺旋,在金錢和幸福之間取得平衡,就可以比金錢更重要的時間資源,花在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上。

23 3 月, 2022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閱讀

你相信人類可以經由DNA配對找到《命定之人》嗎?《The One》

by 謝毅貞 18 3 月, 2022

精彩到讓我今天早上放棄去健身房運動也要把結局看完,每組配對結局的幾個轉折都出乎我的意料,為閱讀趣味就不爆雷。

作者約翰.馬爾斯是英國倫敦的自由撰稿記者,小說發表在FB「The Book Club」,被出版社在線上發現而出版。

經由五組DNA配對來說這個故事,《真愛基因》影集是改編自其中一對的艾黎,她也是這個DNA配對公司的發明與經營者,不過影集和原著改編蠻多的,或許還想出第二季?

個人覺得小說比影集精彩,除了DNA配對公司老闆,還有連鎖殺人犯和警官的配對。

真愛真的能由DNA決定嗎?最後連發明者艾黎都不確定了。

很精彩的小說,但每組配對輪流上場,讓我一度為了早點知道艾黎配對的結局,把其他配對組合先跳過不看,後來還是順著作者的安排看完,每對組合的劇情轉折都很有創意。

假日前夕推薦喜歡推理或科幻類型的人,可趁假日享受這部小說。

18 3 月, 2022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自我成長閱讀

修行者如何同時成為上市公司執行者?—臣服實驗

by 謝毅貞 16 3 月, 2022

這可以說是作者麥克.辛格的前半生自傳,充滿傳奇性。

一個熱衷自我靈性成長的人,在大學畢業就過著練習瑜珈和靜心的隱士生活,還買了一塊森林裏的地、自蓋房子,準備進入隱居生活,卻因為放棄個人自我的臣服,成功的同時成為修行者和成功商業人士。

作者認為能做到的關鍵在於臣服,放下個人反應,才能與生命現在的面貌互動,而不是它曾經的模樣。(很玄吧)

麥克.辛格在第一章提到改變自己的是1970年在和一個朋友聊天時,突然聽到自己腦中的聲音。(就像看電影時旁邊坐了一個嘴巴講不停的觀眾),為了讓心智安靜下來,走上改變生命的旅途。

自力建造神聖小屋→

接受銀行家的私人教師任務→

通過博士資格考→

成為大學兼任教師→

第一次舉辦大型靈修活動→

建造宇宙聖堂→

以愛建造建築公司→

個性化程式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醫療經理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成為上市公司執行長→

回到最初

活在生命之流打造出來的生活裡,40年過後,麥克.辛格仍住在當森林裡穩居靜心的屋子裏,每天早晚到聖堂與大家一起靜心,以及每週日大型聚會。但原本十英畝的聖堂,現在被九百英畝連綿不絕的田野和美麗森林圍繞。

麥克.辛格認為這些年看遍很多事,「向生命臣服」是唯一留下的東西。

作者認為臣服練習有二個階段:

首先,捨棄你頭腦和心裡形成喜歡和不喜歡的個人反應。

第二,探詢眼前的狀況你要做些什麼。

跟隨更深層的引導會讓你的人生走到一個截然不同的方向。

看完這本書,我認為麥克.辛格不是因為捨棄「自我」,讓生命作主,而在出入世中自由轉換,而是他對生命中每個際遇都接受挑戰、全力以赴,所以能兼顧工作與規律靈修。

他全心全力的做每一件事,也就是持續捨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和情緒,專注的面對困難和挑戰。

能不能學習麥克.辛格全然對生命臣服?

我想我是做不到,在講求個人化的時代,要大家捨棄自我的喜好,全然臣服是很困難的事,但至少學到可用更開闊的視野,宏觀看待問題,生命之流把那些事帶到生命中一定有其意義。

16 3 月, 2022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照顧者生活閱讀

為照護之路帶來撫慰與希望-《照顧別人,是一門不可能完美的藝術》

by 謝毅貞 9 3 月, 2022

我是家中二老的主要照顧者,雖然不是全職照顧者,但在2020年父母都有身體不適住院的情況,錢和時間全數噴發,覺得連自己都要倒了,怎麼當個照顧者,從那時開始,就開始看很多照顧者寫的書,例如張曼娟的《我輩中人》、《以我之名》但我看的照顧者書籍都是有關老人長照。 

這本書打破我三觀的是,原來照顧者有那麼多種類,照顧一個年輕但無法復原人的疲累是我沒想過的情況,這本書看了以後真的像副標,「為照顧之路帶來撫慰與希望」。 

這本書就像用一篇篇照顧者的故事,吸引著你一直讀下去,一點都不理論,甚至可以說是一本照顧者小說,作者潘妮.溫瑟爾二度成為照顧者,一次是11歲時照顧她母親,第二次是現在照顧自閉症的兒子,而她在墨爾本取得電影和創意寫作學位,文筆極佳,從前言就一步一步的吸引你往下閱讀。 

做為一個全職照顧者,潘妮.溫瑟爾分析她自己,身心健全的白人女性,擁有大學文憑以及一份有彈性的工作。如果連她都認為協助一個失能的孩子是件困難的事,那麼更弱勢的人取得支援的道路顯然更加困難。 

潘妮.溫瑟爾說寫這本書並不是為了淡化照顧者的各種麻煩,只是希望其他照顧者的故事,不再那麼寂寞,清楚看到自己在艱困環境已做得多好。 

本書的探討照顧者的各種處境,我們這個社會不善於討論死亡與照護這兩個議題,所以作者也訪談了各類照顧者個案,探討各種照顧者可以採用的建議方案。 

照顧者被現在的社會描述為「不是天使就是可憐人」,但對大多數的照顧者就像一般人一樣,有時很棒、有時很糟,但絕大部份,都是平凡普通。(當過照顧者的人應該可以感同身受) 

照顧者也要學著自我照顧,不要因為給自己一點點時間就感到內疚感。 

書中也提供照顧者一個簡單自我照顧的方法,首要是睡眠,休息和放鬆是第二項重要工作。如果連休息和放鬆的時間都沒有,用呼吸來補。 

如果你無法允許自己去休息,那麼你也必須為了你所照顧的人去休息。運動或創造性的紓發方式(陶作、唱歌、彈琴及畫畫),都有利於減少焦慮,擁有平靜和喜悅。 

照顧者也需要他人的照顧,還要自我疼惜,善待自己。(書中有詳細解說,可參考Christopher Germer的書) 

人類天生就不是孤獨的物種,找到與自己情況類似的照顧者群體分享生活經驗,到互助團體或網路社群尋找幫助,對一些全職照顧者帶來正面回饋,找到生活上的情感支持。 

除了部落格和社群媒體,通過podcast聽到他人用他們的聲音分享經驗,更是令人感動,podcsat可以提供更細膩、詳盡的對談。 

學習開口求助,你的朋友或許隨時願意在緊急時伸出援手。當一個照顧者,很多時候會被迫放棄自我,作者說,除非迫不得已,否則她絕不會向朋友開口求助。朋友告訴她,對於能夠幫上忙感到高興,如果從未開口求助,永遠不可能真正知道友情有多深。 

潘妮.溫瑟爾寫這本書是為了照顧者找到自己起床的理由,讓照顧者把自己從家人身上得到的技能與知識,全運用到幫助他人的行動上。 

服務自己所愛的人感到很大的成就感,當生活有許多限制時,如何找到樂趣?潘妮.溫瑟爾仍會排除困難帶自閉症的兒子亞瑟出遊,或在家裏創造出同樣的樂趣。 

或許你希望照顧者的角色永遠不會落在自己肩膀上,但疾病、老邁、失能與死亡是我們無力控制的部分,你可能成為照顧者或被照顧者,潘妮.溫瑟爾在書中提到一個我很同意的論點,「照顧照顧者,是我們整個社會的集體責任。」 

想要創造出那個大家都非常需要的社群,分享我們的故事是其中一種方式。 

藉由我們的故事,我們會知道我們一點都不孤單,這也是我開這個部落格的原因之一,同時也希望有照顧年邁父母的勇氣的高雄區照顧者加入這個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80224859023382,學習求助與互助,或許這就是善待自己、疼惜自己的一個方法。

9 3 月, 2022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二度就業理財生活自我成長

為什麼要退休?

by 謝毅貞 8 3 月, 2022

遞出退休登記後,很多人關心和私訊問退休的問題,一次回答。

Q:你要退休嗎?

A:不是退休是轉職。(退而不休)

Q:你是75制還是85制?

A:都不是,也沒有月退金。(領的算是轉職金?)

Q:退休後要做什麼?

A:現在是百歲時代,必然會有第二人生,也是終身學習的時代,2017年的蘋果開發者大會(WWDC)中,一位日本84歲老太太, 開發了hinadan APP,一上市就達到四十萬次下載。

只要不要自我設限,人生有無限可能。

日本小說家本間久雄說:「很多人是三十歲就死了,到八十歲才埋葬」,會阻止你的只有自己。

Q:已財富自由才做出離開穩定工作的決定?

A:財富自由是假議題,你有聽過郭台銘說他財富自由,所以不再工作?

Q:為什麼要繼續工作?

A:做自己熱愛的事,順便帶來現金流,像最近的股匯走勢,有其他現金流,對於投資,才能心定。

Q:要存多少錢才能做出退休的決定?

A:同樣是假議題,每個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同,存多少錢才能退休,因人而異。

還有其他問題可留言或私訊,會繼續回答個人意見。

8 3 月, 2022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1
  • 2
  • 3
  • 4
  • 5
  • 6

關於我

關於我

謝毅貞

87年初等考試、90年普考、92年高考,現在是一個待退公務員,這是一個分享美好生活的部落格,會從健康、閱讀、理財、生活四個面項來分享。最好的美好就是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近期文章

  • 《21天養成健康習慣》免費講座歡迎你來參加
  • 照顧者必讀!張曼娟的《自成一派》讀後心得
  • 影評:《史塔茲的療癒之道》(Phil  Stutz )
  • 【試閱】渡邊淳一的《鈍感力》~鈍感不等於遲鈍
  • 《歡迎搭乘轉運計程車》心得分享

近期留言

    與我聯繫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最近文章

    • 《21天養成健康習慣》免費講座歡迎你來參加

      11 5 月, 2023
    • 照顧者必讀!張曼娟的《自成一派》讀後心得

      20 4 月, 2023
    • 影評:《史塔茲的療癒之道》(Phil  Stutz )

      18 2 月, 2023
    • 【試閱】渡邊淳一的《鈍感力》~鈍感不等於遲鈍

      16 2 月, 2023
    • 《歡迎搭乘轉運計程車》心得分享

      13 2 月, 2023

    文章分類

    • 二度就業 (3)
    • 健康 (12)
    • 幣圈小白學習筆記 (4)
    • 投資 (9)
    • 旅行 (2)
    • 照顧者 (8)
    • 理財 (12)
    • 生活 (21)
    • 第二人生的準備 (4)
    • 美食 (1)
    • 自我成長 (22)
    • 運動 (1)
    • 醫療 (8)
    • 長照 (5)
    • 閱讀 (25)

    Popular Posts

    • 1

      [普好雷]《月球隕落》很適合老高說書的電影

      5 2 月, 2022
    • 2

      你聽過聲灸嗎?和聲灸的神奇相遇

      1 3 月, 2022
    • 3

      看完《轉念的力量》開始終生學習的轉念功課

      6 12 月, 2021
    •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 Email
    • Line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謝毅貞 網站主機維護:光拓數位工作室


    回到最上面
    毅貞的第二人生地圖
    • 關於我
    • 聯絡我
    • 以終為始的初衷
    • 閱讀
      • 自我成長
      • 生活
    • 健康
      • 醫療
    • 理財
      • 投資
        • 幣圈小白學習筆記
    • 第二人生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