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osts
為什麼做CT( ...
以終為始的初衷
《21天養成健康...
照顧者必讀!張曼...
影評:《史塔茲的...
【試閱】渡邊淳一...
《歡迎搭乘轉運計...
比英雄更好看的反...
鹽埕「偷喝奶茶」...
愛自己的全部~《...
人生《可以強悍也...
錢都去找喜歡它們...
  • Home
毅貞的第二人生地圖
  • 關於我
  • 聯絡我
  • 以終為始的初衷
  • 閱讀
    • 自我成長
    • 生活
  • 健康
    • 醫療
  • 理財
    • 投資
      • 幣圈小白學習筆記
  • 第二人生的準備
分類:

醫療

照顧者第二人生的準備自我成長醫療

影評:《史塔茲的療癒之道》(Phil  Stutz )

by 謝毅貞 18 2 月, 2023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1387962

很感謝2/18的補班,讓我有機會看到Netflix 《史塔茲的療癒之道》這部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可說是由演員Jonah Hill和他的心理醫師史塔茲(Phil  Stutz )合力完成。

希爾希望透過這部紀錄片可以讓更多人認識心理治療以及他在心理治療中學到的工具,同時他愛菲爾,也愛這些工具讓他擁有的生活。

人生就是「痛苦、不確定性、與不斷的努力」

裏面真的有很多值得紀錄的地方,菲爾在片中提到人生是一場無止盡的輪迴,週而復始地經歷「痛苦、不確定性、與不斷的努力」。但人生也只有在逆境中才能開創新局,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每個人都需要幫助才能前進。(承認我需要你,因為我自己辦不到。)

紀錄片中也呈現菲爾的心理治療工具,我覺得對心理健康很有幫助,兩人也大方在片中坦承自己的困境與脆弱,菲爾得了帕金森氏症,希爾仍會焦慮症發作。

透過他們的對話,讓我們知道人生不會每次都贏,只能全然接納。

菲爾「接受自己永遠搞不懂這些問題,沒有人能搞懂,快樂取決於你如何接受這件事,以及你如何應對它,但首先要接受它,因為要是你不接受它,你就會想著我可以克服它或消除它,但你不能。」

菲爾是頂尖精神科醫師,他的書《自癒:成年人崩潰自救指南》(中信出版社),希望之後也能見到繁體版。

一直對心理學有很大的興趣,如果在我進入心理諮商室前能看到這部影片或許更好,但在去過心理諮商室後看到也很棒。

讓我想趕快完成諮商體驗分享,多了點使命感,因為我也想分享心理治療的好處,讓更多人坦然接受心理諮商的幫忙。

18 2 月, 2023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健康生活醫療

取得無敵星星經驗談

by 謝毅貞 4 6 月, 2022

拜政府與病毒共存之賜,與染疫者共存於職場空間,只好一起走上取得無敵星星的旅程。

DAY 0(5/27) 發燒超過38度,快篩二條線,快篩陽經醫療人員看診即確診政策,結果排視訊排了一個多小時,還排不到,直接進社區篩檢站確認,直接拿了五天份感冒藥(?)回家。

很快就收到COVID-19確診簡訊要自主回報的密切接觸者,說實話若同住家人多,填起來有點麻煩,而且誰知道辦公室防疫負責人員的行動電話和email?只好填自己的,沒有填完整就無法成功上傳。

填完後不久就收到隔離通知書,問同事為何多一日?才知道原來檢舉日是第0日,第二天才開始算第1天。

當天晚上就有衛生單位媒合的住家附近診所醫生打來視訊看診,沒再另外給藥,說有問題再打到診所改藥,建議前三天照著三餐吃藥,先把症狀壓下去,再讓身體慢慢復原。

DAY1(5/28) 一直發燒、咳嗽

DAY2(5/29) 依然發燒、咳嗽

退燒藥只能在剛服用時有效果,發燒反覆,咳嗽吃藥未止,咳到有點小吐。

DAY3(5/30) 依然發燒、咳嗽

想說不能只靠退燒藥,開始自行用冰箱製冰用冰敷袋退燒,竟然有用。

(不過也可能是本來就只會發燒到第四天,採檢日是第0日)

DAY4 不再發燒,咳嗽有痰吃篩檢站的藥沒什麼效果,開始找中醫視訊診療,有的電話打不進去,打進一間可以排視診療,結果下午開始排,到晚上22時30後才看診,而且是在我說等到想睡了後優先看診,診所人員說還有20幾人還在線上排視訊看診,當天太晚了,醫生說請第二天下午再請親友到診所拿藥。

DAY5 開始吃中藥,因為過了急性期,所以不是拿清冠一號,是類清冠?清冠一號若不是急性期開始吃會太寒,反而容易身體不適合。

DAY6 沒發燒,咳嗽、有白痰狀況有比較好,但沒痊癒,睡前咳的比較嚴重,三餐飯後吃中藥,睡前加吃西藥。

DAY7 跟DAY6差不多,期待出關,決定DAY8到診所看診重新開藥。

DAY8 到衛生單位分配的診所看診,因呼吸道只能在外面看診,是一家住家附近新開的診所,服務很好,設配很新,剛進去時發現空間也很香,跟一般診所的空氣不太一樣。

重新開藥,醫生說要祛痰就不能太止咳,以祛痰為主開藥,睡前再加止咳藥。

無敵星星取得不是個容易的路程。

剛又在網路新聞看到無敵星星是幻想,未二度染疫者其實是取決於自身免疫力,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臉書指出,雖然病毒變種扮演了一定的免疫逃脫角色,不過也有許多人沒有二次染疫,像目前就只有4.3%的人重複感染。(冏~所以無敵星星救餐飲不見得可以成功?)

咳嗽、有痰狀況,確診痊癒的朋友說大約要20天才會全好。

目前除了咳嗽、有痰,比較容易累(要躺床休息),專注力也比較差。

個人覺得確診必備的東西:

1.綠色葉菜類,可以燙蔬菜吃,因為醫生建議要多補充蔬菜,但外送和便當類,蔬菜一向偏少,不過確診胃口也不好,就盡量多補充。

2.喜歡的影集和書籍,居家隔離7天會讓人更加覺得自由的重要性(果然不能做壞事的性格,無法接受關在牢籠裏失去自由),準備些喜歡的娛樂可以放鬆心情,加快痊癒。

3.感情好的親友,如果全家被居隔,可以幫領關懷包、拿虊、送餐、買生活必需品等,就是緊急事情發生時,在外還有親友可以支援。

4 6 月, 2022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健康照顧者生活醫療長照

醫學級肺部鍛鍊法讓肺年齡變年輕

by 謝毅貞 30 3 月, 2022

前陣子媽媽因為咳嗽而且走路會喘,被醫生排了CT(電腦斷層)檢查,檢查後無大礙,但咳嗽的問題沒有改善。

在媽媽到胸腔內科掛號時,就在圖書館借了這本新書《醫學級肺部鍛鍊法》,作者奧仲哲彌是日本的胸腔外科醫生,專業是肺癌診治,同時熱心推廣呼吸法及呼吸肌訓練。

除了老人家,奧仲醫生提到現代人因運動不足,肺年齡大幅衰退(包括他自己),因為肺年齡上升而導致的慢性呼吸道疾病(COPD)成為名列前茅的死因之一。  

奧仲醫生認為受損的肺功能無法復原已是過時的常識,只要能改善不正確的生活習慣,積極透過呼吸法、呼吸訓練來鍛鍊深層肌肉,改善肺臟功能。

奧仲醫生在書中提供了幾種呼吸訓練的方法,媽媽只做了本書最簡單的呼吸法練習就對長期咳嗽、走路會喘有很大的改善。

影片中截取了書中最簡單易行的幾種呼吸訓練法,更詳細的內容請參閱本書。

我做了之後覺得對大胸肌的放鬆也有顯見的效果,奧仲醫生提到大胸肌比較放鬆的時候,肺臟的空氣吸入量也會隨之增加,呼吸自然會比較放鬆。

突感呼吸困難時,「吐氣」會比「吸氣」困難,所以我和媽媽做呼吸法訓練時就先吐後吸,盡量把肺中的氣全部吐出來後,再吸氣,進行數次後呼吸就會平緩。

行動就是最好的準備,好好呼吸就能讓身體更健康,趕緊跟著本書做呼吸法及呼吸肌訓練。

30 3 月, 2022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健康照顧者生活醫療長照

你聽過聲灸嗎?和聲灸的神奇相遇

by 謝毅貞 1 3 月, 2022

有一陣子,媽媽睡不好,網路上找了頌缽音療的音樂有改善,打算學習頌缽,用缽聲來療癒自己與家人。

可能一直搜尋相關資訊,FB就推了一個頌缽廣告,上課地點在離家很近的明華路,很巧的是這堂課的授課者是kobo電子書早就買了但沒打開過的《缽.聲灸療育的藝術》的作者。

想說是作者親臨就報名了,一直以為那是音療課程,想到踏進去以後發現好像不一樣,但都到了,沒有什麼好怕。

聲灸是缽直接碰觸身體,用神奇的音波深入體,用缽的聲音讓體內的水達到自身循環代謝,提升免疫力。

雖然跟我原本設想的頌缽音療不同,但在老師幫大家做局部體驗後,覺得可以用音波接觸身體,而傳出的缽音仍是充滿療癒感,一缽兩用更有CP值,立刻當場就報名了居家基礎班。(也太容易推銷?

後來就趁支援疫苗接種站的空檔上台北學了一堂聲灸的居家基礎班。

回家後就開始幫媽媽用聲灸做治療,但只學了一堂,自己都不熟悉的情況下你敢幫人家治療嗎?

我有先問過老師如果萬一打錯了會怎樣,他說不會怎樣,最多就是效果比較不好而已,所以我就放膽把我媽當第一個學習的個案。

我媽不知是很要給我信心還是心裏作用,在我台北上了居家基礎班後,幫她敲第一次,她就說睡眠有很大改善。

為什麼會想要去參加聲灸的基礎版?那時是覺得總不能每天都找老師做聲灸,一是預算不容許,二是老師也沒無法配合你的時間每天幫你做聲灸,用老師系統化頌缽技法,很簡單成為日常家庭居家保健的方法。

針灸還是要配合養生,所以要結合老師在書中提到的健康事件是「多喝水」、「吹風機」、「睡覺」、「喝粥」,目前我比較常做只有「多喝水」,其實這四件都很簡易可行,有關《缽.聲灸療育的藝術》,之後再寫一篇分享文。

最近因為拉傷,趁老師到高雄做聲灸推廣時找老師做了一次個案療程,當場有了改善,但有沒有立刻痊癒,其實並沒有,所以上過居家基礎班和買了缽就可以隨時幫自己修復,雖然還沒全好,偶而也搭配復健科的電療,但學了這個居定養生法對我在家自療有幫助,看完後有想討論的地方,可留言或在關於我找到聯絡方法。

1 3 月, 2022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健康醫療

你以為你好了但其實並沒有—復健科小知識

by 謝毅貞 19 2 月, 2022

因為拉傷一開始就熱敷,造成第二天更嚴重,只好請假一天去復健科看診。

醫生說拉傷前24小時冰敷,挫撞傷才需要前48小時冰敷,反正我搞不清楚真正開始拉傷的時間,熱敷也不算錯,說不定沒有熱敷,更不舒服,但熱敷也不能一次熱敷太久。

做了物理治療,拿了醫生開的藥回家。物理治療後就覺得恢復了七成,為了縮短恢復期,又吃了二包藥。

晚上就覺得滿血復活,今天早上又開始一連串的行程,然後到中午就又復發了。

星期五復健時,物理治療師有跟我說最近不要太操勞,但因為相信物理治療與西藥的效果,自覺康復就恢復正常活動,果然不能太鐵齒,現在復原速度無法像年輕那麼好。

新年期間和朋友一起出遊,她之前也因為腰部酸痛做了多種治療後康復。出遊的下午腰部會有不舒服的狀況,跟我狀況一樣,我想我們都太逞強,在身體還沒完全復原前,恢復了原本的生活強度。

我們算是吃苦耐勞的五、六年級生,雖然比不了上一代(他們不是吃苦耐勞,是吃苦當做吃補),但比起下一代,還是多點責任感。很想快點康復過正常生活,但是身體還沒完全康復的狀況已經會開始提醒我們「停一下,慢慢來其實比較快」。

PS:治療時聽物理治療師跟一個還算年輕的先生說,拉傷一個禮拜左右就會好,若超過一個禮拜反覆發作,需要到大醫院做更精密的檢查,可能不是單純的拉傷。

你有什麼復健科的小知識可分享嗎?

19 2 月, 2022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健康醫療

從自費「全身健康檢查」到「CT檢查」

by 謝毅貞 16 2 月, 2022

雖然曾做過不少身體檢查,但今年是第一次自費在大同醫院做「全身健康檢查」,在腹部超音波時得到一個很大的驚喜「肝臟似乎有腫瘤」,應該說只有驚沒有喜。

當天下午就由檢查腹部超音波的醫生排了5/4早上的「CT」電腦斷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全身健康檢查」是3/16做,沒想到「CT」一排就到一個多月後的5/4。

收到「全身健康檢查」一堆紅字的報告後,就趁這個時間到外面的診所和高醫做一些複檢,最重要的是肝結節是否為腫瘤,雖然有間診所的醫生複檢腹部超音波時判斷應該是血管瘤,但也不敢斷定,也是建議做「CT」,最重要的結論必須在「CT」檢查報告出來,才能有正確答案。

5/4做CT的流程紀錄一下,給有需要的人做參考:

8:30到影像醫科報到換檢查服

8:37喝一杯開水(500CC?

8:45放軟針(用生理食鹽水測試血管有沒有通)

8:53 再喝一杯水(500CC?

9:00左右開始進檢查室檢查,檢查室又再一次用生理食鹽水測試血管有沒有通,然後就交給機器了,由機器注射顯影劑,由機器指揮吸氣、閉氣

整個檢查時間大約10幾分鐘

9:19左右檢查完,等15分鐘看顯影劑有沒有過敏才能拔軟針,拔完軟針後又要押10分鐘才不會烏青,整個檢查的流程大概是如此

一個星期後5/11回醫院看報告,等待報告出來的時間,說不恐懼是自欺欺人,不過遇到了除了面對也沒有其他方法。

真的很幸運是「血管瘤」不是「惡性腫瘤」,但經由第一次的檢查,一個多月的恐懼等待,讓我更加確定「提早退休」方向的確立,也深深體會健康真的很重要!

PS:放上某位醫生對「自費全身健康檢查」的真實建言:

因為有自費健檢,所以醫療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健康的求診民眾……

每年做一般健檢就可以了。癌症高危險群的民眾,或者是70歲以上的老人家才有,需要做全身檢查。

文章我是從之前建於痞客邦的文章原文照搬

原文寫於2018/5/12

16 2 月, 2022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健康照顧者生活醫療長照

為什麼做CT(  電腦斷層攝影 )可以改變人生?

by 謝毅貞 16 2 月, 2022

因為被懷疑有腫瘤,遇到兩次被醫生認為需要CT檢查的情況,一次是我,一次是我媽,兩次檢查後都對人生觀有所改變。

先談談我媽這次,因為長期小咳嗽,在地區型醫院照X光後,被建議到醫學中心胸腔外科做CT檢查。

去年(110)年11/30到醫學中心胸腔外科掛門診,電腦斷層攝影CT(computed tomography)現在似乎是蠻普通的檢查,

所以需要排很久,1/21才排到檢查。

因為是被懷疑左心後有4.2公分腫瘤,加上咳嗽與會喘,一直很擔心被醫生做出不好的宣告,雖然在11/30醫生有初步判斷是嚴重胃食道逆流,但也不敢說會過關,還建議我們做自費檢查,可以比較快。

1/21檢查後,1/25看報告,又還到主治醫生請假(代診),後來是虛驚一場,但是走路會喘和長期咳嗽仍未解決,需要找其他治療之道。

想要談的是在等待檢查和看報告時,我曾很擔心是惡性腫瘤,而這個等待期又很長,因為醫生講國語,老人家聽不太懂,所以沒有很擔心(不知者無懼),但我這個照顧者是很擔心。

在等待期間我使用了很多跟吸引力法則相關的方法,在三分鐘未來日記中寫下媽媽檢查後很健康之類的文字,不過心裏仍是有懼怕的時候,雖然吸引力法則說「讓你選擇的醫生」做他們的工作,然後將你的心智集中在健康上。」有些時候還是知易行難。

不過使用吸引力法則,多數時間可以讓你的心裏保持安定,有一種報告出來會過關的自信,後來也真的成功。

之後再來介紹三分鐘日記和實際施行的成果,目前進入第二輪,依然很多事神奇的成真。

重點是想談談人生價值觀轉變,利他的價值觀在我心中更加壯大,期間又看了楊斯棓醫生《人生路引》中,對於金錢觀,他是配偶和小孩外就直接捐款公益團體,不借錢給親朋好友。

因為在《三分鐘日記》中寫著媽媽若健康過關,就把本來可能需要治療的費用慢慢捐給公益團體。

農曆過年前就先捐了一筆錢給銀色大門老人送餐的公益組織,以後若是有遇到理念相同的公益機構也會再捐款。

從利己到利他,就是我經過媽媽這次CT檢查後,改造的人生觀。

至於我自己做CT檢查後改變的人生觀,請至

從自費「全身健康檢查」到「CT檢查」

16 2 月, 2022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最高喝水法
健康醫療閱讀

《最高喝水法》改變我對喝水的看法

by 謝毅貞 17 11 月, 2021

最近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之一就是這本《最高喝水法》,作者的一句話:「選擇一瓶好的礦泉水取代飲料,同樣的花費卻可以得到更多養分和水分的滋潤。」

看了之後,我開始把喝飲料的錢拿去買國外來的礦泉水,有比較便宜嗎?老實說:「沒有。」但喝了多種國外進口的礦泉水後,發現台灣的瓶裝水並不是礦泉水,也沒像國外的礦泉水都有列出水中的礦物質含量。

之前去歐洲旅行時發現在超市買紅酒比買水便宜,看了作者的介紹才知道是因為在歐洲瓶裝水是有國家安全認證,又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礦物質,所以大部分人喝水都是選擇瓶裝水。我本來以為是像我們上去歐洲旅行的觀光客才會買瓶裝水,原來在歐洲大部分人都是喝水都是喝瓶裝水。

看這本書發現品水師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作者陳君潔老師去德國接受訓練,不只味蕾、地方風土,水和健康的關係、包裝、水的法規等都學習。

喝水會讓皮膚飽滿透亮,這從一個美妝部落客莫莉接受訪問時,她說保養皮膚的方法就是喝很多水,不是喝茶也不是喝飲料就大量喝水。

喝水有很多眉角,更多的就推薦大家去看這本《最高喝水法》,台灣首席瓶水師陳君潔老師會告訴你,補充對的礦泉水能解決身體的亞健康問題喔!

自從開始照著書中的方法,多喝礦泉水後,最近買手搖茶飲竟然覺得沒有以前好喝,也開始喜歡用瓶裝水取代飲料。

17 11 月, 2021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關於我

關於我

謝毅貞

87年初等考試、90年普考、92年高考,現在是一個待退公務員,這是一個分享美好生活的部落格,會從健康、閱讀、理財、生活四個面項來分享。最好的美好就是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近期文章

  • 《21天養成健康習慣》免費講座歡迎你來參加
  • 照顧者必讀!張曼娟的《自成一派》讀後心得
  • 影評:《史塔茲的療癒之道》(Phil  Stutz )
  • 【試閱】渡邊淳一的《鈍感力》~鈍感不等於遲鈍
  • 《歡迎搭乘轉運計程車》心得分享

近期留言

    與我聯繫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最近文章

    • 《21天養成健康習慣》免費講座歡迎你來參加

      11 5 月, 2023
    • 照顧者必讀!張曼娟的《自成一派》讀後心得

      20 4 月, 2023
    • 影評:《史塔茲的療癒之道》(Phil  Stutz )

      18 2 月, 2023
    • 【試閱】渡邊淳一的《鈍感力》~鈍感不等於遲鈍

      16 2 月, 2023
    • 《歡迎搭乘轉運計程車》心得分享

      13 2 月, 2023

    文章分類

    • 二度就業 (3)
    • 健康 (12)
    • 幣圈小白學習筆記 (4)
    • 投資 (9)
    • 旅行 (2)
    • 照顧者 (8)
    • 理財 (12)
    • 生活 (21)
    • 第二人生的準備 (4)
    • 美食 (1)
    • 自我成長 (22)
    • 運動 (1)
    • 醫療 (8)
    • 長照 (5)
    • 閱讀 (25)

    Popular Posts

    • 1

      [普好雷]《月球隕落》很適合老高說書的電影

      5 2 月, 2022
    • 2

      你聽過聲灸嗎?和聲灸的神奇相遇

      1 3 月, 2022
    • 3

      看完《轉念的力量》開始終生學習的轉念功課

      6 12 月, 2021
    •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 Email
    • Line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謝毅貞 網站主機維護:光拓數位工作室


    回到最上面
    毅貞的第二人生地圖
    • 關於我
    • 聯絡我
    • 以終為始的初衷
    • 閱讀
      • 自我成長
      • 生活
    • 健康
      • 醫療
    • 理財
      • 投資
        • 幣圈小白學習筆記
    • 第二人生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