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年邁父母和樂相處?—《與父母相處不內傷》

三明治世代的中年子女與年邁父母相處常發生摩擦,因為年邁父母是處於愛物惜物的時代,而中年子女是處於經濟起飛的鼓勵消費時代,在進入斷捨離的時代,很多相處自然會產生不同時代的衝突。

我曾在鼓勵父母把家中無用東西丟掉時,媽媽說:「把我丟掉好了,我最無用。」只好不了了之,我也試過把父母的不知那來的東西送掉或拿去回收,作者說:「這種做法絕對不行。」不過因為家中那些東西,他們跟本沒使用也忘了,所以暫時沒有發生衝突。

作者保隆是日本精神科權威,著有很多老後(第二人生)暢銷書,在心這本書中他從心理學觀點來解讀年邁父母的心情,也提供了溝通建議,例如丟掉家中雜物可以「家中雜亂的壞處」解說,用「收拾」、「整理」來代替「丟掉」。(OS:打算來試試,有沒有效,之後再來update)

「他那麼頑固」、「無法與他溝通」,如果你覺得這是在講上年紀人的話,或許你懷有「高齡者=頑固、任性、難以溝通」的偏見。(OS:我有)

如果你想和父母好好說話、更好溝通就要拋棄「上年紀一定會○○」的想法。若我們能先理解對方心情,互相尊重對方觀念,在溝通時就容易取得共識。

書中保坂隆提供了從各角度與父母折衷溝通的70個實用法則,例如別把年邁父母當小孩,讓爸媽決定他們想做的事就好,干涉太多,只會變成多管閒事。

有時父母「唱反調」,其實是為你著想,不想給子女添麻煩的體貼心情。

父母把「沒錢」掛嘴上,是對金錢感到不安。

把能做的都做好,剩下的就順其自然,這樣想對身心健康也比較好,樂觀是事先做好防範措施或疾病預防,樂天是什麼都不做,事情發生才慌了手腳。

談論父母的財務需要掌握談論的時機點,最好在父母精神及身體狀況穩定的狀態下討論這類話題,金錢不是不潔之物,但確實是非常敏感的問題,務必要謹慎行事。

當照護嚴重影響自己生活時,就是詢問父母入住長照機構的最佳時機,勉強自己繼續照顧父母,很可能落得兩敗俱傷。

如果父母說:「我的腿不行了,走不動!」就用開朗的語氣回答:「推輪椅只是小事,交給我吧!」父母身體不聽使喚時,更要照顧他們的心。

跟高齡者或自己父母說話時,盡可能放慢速度,稍微提高音量,一字一字說清楚就能減少溝通不良機率。

就算無法理解,只須「嗯、嗯」點頭,或是握著對方的手,輕撫他的背部,盡量讓病患保持平靜的心情就好。

從書中得到很多跟年邁父母或高齡者的溝通方法,但試行才知道有沒有用,之後用書中的建議方法解決一些與年邁父母溝通後再來更新。

返回頂端